广告是互联网早期较重要的盈利模式,当前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盈利模式。比如较早期的四大门户网站上的Banner、竖边、通栏等广告位,经过20多年的发展,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,广告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。
常见的广告类型分为:
1、搜索广告:较典型就是百度的竞价广告。商家竞价购买关键词,当用户搜索的内容触发关键词时,在搜索列表展示对应的广告。
2、展示类广告:信息类网站中的Banner、竖边、通栏等广告位都属于展示广告。比如公众号底部图片广告
3、开屏广告:大部分app启动之后会有看到一副全屏广告,展示时间3-5秒不等。比如知乎、豆瓣、小红书等等
4、信息流广告:以文章、图片、视频等形式插入在信息列表中的广告,常见于内容类的产品,比如手机、知乎、等app中经常出现的并标识了"广告"字眼的信息
5、视频广告:在爱奇艺、优酷、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,当我们没有购买会员时视频播放前、播放过程中以及暂停过程中都是出现的广告形式。
常见的广告计费模式:
1、CPM(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,按千次展示收费):只要曝光就收费,不管点击、下载或注册等后续流程,此种类型适合想要扩大**度做品牌广告的广告主。早期门户网站的展示类广告以及开屏广告一般都采用这种模式。
2、CPC(Cost Per Click,按点击收费):在这种计费模式下,不管展示了多少次,只要用户不产生点击,广告主是不需要付费的,只有用户点击时才开始计费。这种形式是对广告主比较友好的方法,因为首先加大了媒介作弊的难度,其次可以检测每个平台的流量质量。目前这种形式常见于竞价排名广告以及信息流广告。
3、CPA(Cost Per Action,按用户行动收费):A是指Action行动的意思,具体的用户行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,可以是下载(Download)、安装(Install)、购买(Sales)、注册等等形式,具体是指哪种行动需要在广告洽谈的时候,广告主和流量主协商好,只有用户产生了协商好的行动,广告主才付费。
所以可以看到CPD(Cost Per Download)、CPI(Cost Per Install)、CPS(Cost Per Sales),这种形式适合app下载、增加新用户等需要明确转化动作的广告主。
相对来说,CPM的形式适合以宣传品牌为主的广告主,属于品牌广告;CPC和CPA是效果广告,倾向于保护广告主的利益。